會寫字的手是需要準備
如果您以非慣用手寫一段字,相信您會覺得原本寫字如行雲流水,為何變得如此笨拙,不聽使喚!而這種感覺正是幼兒寫字的寫照。
六月份陸續有家長來校參觀,有一位年輕、長得漂亮的媽媽一來就自喜的說,她的女兒每天會從學校帶功課回來,以及她如何教自己中班的幼兒寫。當我聽到這兒時,已無法忍耐,不顧形象地打斷她的話,解釋孩子何時才能寫字的道理給她聽,之後她說:「我好殘忍,昨天居然從下午四點逼她寫功課,一直到晚上九點她才寫完!我明天到學校要向老師要求,讓她不要寫功課!」
當她說完這句話時,我的心情是經歷了由「內心滴血的悲哀到露出一線曙光的感覺」!雖然有點為孩子的受苦而責怪這位媽媽,但能馬上認同寫字是水到渠成的事,而扭正自己的觀念,並立即在一個初見面的人面前認錯,且修正自己,讓我再一次體會,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愛孩子,反倒要感動於她的母愛了!
蒙特梭利在<發現兒童>一書的第十五章-書寫機制中,對幼兒如何能寫字,做了很深入的分析和探討。每年我都要自己重新閱讀、細細體會,做為和父母、老師溝通的依據。蒙特梭利認為在寫字前得先擁有下列二種能力:
1.書寫必須要有一隻「穩定的手」:即一隻在意志控制之下的手,換句話說,手能夠畫出圖形之前,它必須先能夠確實地朝向某個特定的目標移動。
2.書寫必須擁有一隻「輕巧的手」:寫字的手必須能夠用手指控制書寫工具,並且輕輕地牽動這隻筆去畫出特定的符號;而這隻輕巧的手,藉著日常生活中諸多手的動作練習,和感官活動中帶插座圓柱體和觸覺板等等的的操作活動,已做了間接預備性的工作。
寫字前的直接準備
針對上述分析,手能夠具有書寫的能力,父母在家中可以透過二種不同的時間或不同的生命階段,反覆加以練習。
·控制書寫的工具
這是為使孩子擁有穩定與輕巧的手所做的考量,在蒙特梭利教室中,是以「金屬嵌圖板」的教具,配合色鉛筆做練習。即先畫圖形再著色,她稱為「嵌圖藝術」。如果孩子在著色時,顏色不塗出線外,那他就可以開始進入寫字了!
在家中我們可以用不同形狀的保鮮盒,或不同造型的盒子,讓幼兒從描摹圖形到單一圖形的著色,進而做各種不同的圖形搭配和顏色深淺的著色搭配。當孩子每做10張就為他訂成小書,孩子會樂於去做,在這當中,穩定與輕巧的手就被預備好了!
·直接畫出符號
記得紙筆不發達時,古人如何臨摹著名書法家的碑帖嗎?他們是以食指或食指和中指去觸摸以石頭雕刻的字。而無獨有偶,蒙特梭利也發現了一種類似的方法,就是「觸摸砂紙字母」「觸摸砂紙數字」;而在台灣有本土化的「注音符號砂紙觸摸板」「砂紙數字板」「中國字的筆畫砂紙板」等教具來幫助孩子寫宇。
這樣的活動是讓幼兒在觸摸時,在視覺記憶的輔助下,同時建立書寫字母的動作(筋肉)記憶,進而使書寫成為一種自然行為,經過足夠的練習,爆發性的書寫能力也就產生了。在蒙氏教室中,您會看到四、五歲的幼兒,情不自禁地在圖畫紙上書寫數字、注音符號和簡單的字,然後得意洋洋地秀給老師看呢!
在家中,家長可以利用電腦列印出中空注音符號之字體,貼在厚紙板上,和幼兒一起以做沙畫的技巧,做出彩色的注音符號砂紙板,再去觸摸、發音。也可使用深色托盤,放入一小碗的米或綠豆仁,讓幼兒將已觸摸過的字在米盤或豆盤中寫出。
小時候,我因為個頭長得高,袒母怕我等到足齡再去唸書,會被恥笑為「留級生」,所以運用了關係,讓我早讀一年。在早讀的經驗中,最令我記憶深刻的兩件事是(1)寫字的負擔(2)老師好像視我為負擔。直至二年級,我的字仍常常被老師嫌棄,到了六年級時,國文老師還常對我說:「妳呀,心血來潮就寫得很漂亮!」現在回想起來,這些都是因為幼年時沒做好書寫準備所致。
所以在這兒,我要特別呼籲天下的父母親,不要再讓寫字成為幼兒生命中的重大負擔,讓寫字成為自然引爆的樂趣吧!
資料來源:摘自 劉冷琴著掌握纓幼兒生命力~敏感期一書
留言列表